- 站内搜索
巴山牧羊女 -----第九师161团九连职工兵团劳模周静霞事迹材料
[来源:办公室 | 作者:办公室 | 日期: 2015-06-17 | 浏览 418 次]
导 读 : 周静霞,1972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,是地地道道的军垦第二代。1992年高中就要毕业后,走上了工作岗位,先后在连队的园林班育过树苗,大组...。
周静霞,1972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,是地地道道的军垦第二代。1992年高中就要毕业后,走上了工作岗位,先后在连队的园林班育过树苗,大组里干过农活。
近年来,他靠兵师团党委的惠民政策、靠勤劳的双手,走上了致富路,多次荣获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、兵团“三八红旗手”、师“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”、劳模、先进生产者荣誉称号。
说起周静霞有一段不寻常的故事, 1997年她到四川探亲,与在交通局工作的王瑞忠相识了,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接触了解,俩人很快订下了终身大事,过上了幸福美满的城里人的新生活。
1999年,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,政治、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,丈夫王瑞忠下了岗,失去了经济来源,不到两年的时间,家里的积蓄几乎用了个精光,她一咬牙,自己带着孩子踏上了西去的列车,回到了生她养她的故乡——第九师一六一团九连。
2000年秋,连队进行第二次土地发包,周静霞与别人合伙种了90亩大麦,年底赢了点钱,决心更大了,谁知第二年连队根据种植业结构的调整,90亩土地要种上苜蓿,把土地收回,退还了5000元压金。地没了,周静霞嘴上没说什么,心里总不是滋味,她又一想,这是形势的需要,政策的调整,又不是针对我一家。想到这,闷在心里的一口气自然而然地消了。
没有地怎么办?发展畜牧业!这是周静霞的又一个选择,她把从地上退回来的5000元现金,拿出购买了50多只羔羊。羔羊发展的速度慢,见效慢,住在连队发展的环境也有限,再加上不懂技术,没有经验,养了三年都没有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。
周静霞在发展养殖业实践中总结出这样一个结论:要发展养殖一是要有规模,二是要有质量,三是要懂技术,这样才能出效益。2003年,为了扩大养殖规模,她向母亲借了4000元现金,又在银行贷款15000元,购买了40多只生产母羊和四头奶牛。然后她又找到连领导,把自己经营方式和长远打算告诉了连队领导,并得到了连队领导的支持,把她安排在连队3公里以外的喀因德沟边定居放牧。
喀因德沟,生活在一六一团的广大职工群众对它并不陌生,道路险恶,早在上个世纪就有多起车毁人亡的交通事故发生,人们常戏称这是一条“生死沟”,一提起喀因德沟就令人生畏,但是那里却蕴藏着丰富的水草资源,是发展畜牧业的好地方。
可是那里放牧最让人头疼的是草场羽毛草多,每天傍晚放牧回家后,简简单单吃上几口饭,把孩子安置好后,周静霞便一头扎进羊圈,打着手电筒,在羊身上拔羽毛草,有时干到深夜两、三点钟,清晨5点多钟就得爬起来放牧。每到打草季节,她忙的更是不亦乐乎,家里没有打草机械,没有固定的打草场,她就带着丈夫在喀因德沟两岸的灌木林中,用锄刀一把一把的割些零星饲草,她心里也十分明白:饲草料不足,羊只越冬,提高母畜繁育率、羔羊成活率,扩大发展规模就是一句空话,为解决饲草储备不足的问题,她与丈夫商量,在家门口的空地上种植2亩甜菜和胡萝卜。丈夫听后十分心疼地说:“静霞呀,我理解你的心情,可是你又不是一个铁打的人,这群羊就够拖累你的了,在搞种植业,你是不是不要命了?”周静霞笑着对丈夫说:“不种些饲料作补充,才真正是要了几十只羊的命,后果将是什么呀?只要我们有信心,一定会有收获!”
周静霞心里也知道,丈夫长这么大,也没干过这种活,没有机械,只能靠双手、铁锹一锹一锹的挖。她每天让丈夫在周边的山坡上放牧,自已去翻地,一天至少要翻10多个小时。打埂、挖渠、定苗,什么样的活都是她一人顶着干,一个月下来,手上、脸上的皮不知脱了多少层,整个人消瘦了一圈。但当她看到眼前这些靠自已双手耕耘的成果时,心里总是乐滋滋的。
周静霞不仅在发展养殖业上能吃苦,而且她善于运用科学。每年在羊只的防、检、驱、治每个环节,她却不会放过,她坚信一条原则:好羊就能卖好价!饲养方面她坚持长草短喂、短草槽喂,科技方面在2003年她就率先使用了双羔率,率先进行萨福特肉食羊品种改良,她家的羔羊在出售时,都要比别的羔羊价格高。为提高母畜繁育率和羔羊的成活率,2004年她投资6000余元,建起了210平方米的暖棚。由于提高了科技含量,加上她精心管理,每年她饲养羊只的繁育率都在120%以上,羔羊的成活率达到99.7%左右,年收入均达到2万元以上,不仅早早还清了所有的借贷款,而且还有了一定的积蓄。近两年家里也购买了全套机械打草设备,安装上了太阳能和电话。
说起周静霞,在她的背后还有个鲜为人知的故事。为了发展养殖业,她刻苦研究畜医学知识,熟练的掌握牲畜常见病、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,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地地道道土专家,在攻克牲畜疑难杂症上,做的比专职兽医还要突出。2005年冬季产羔期,她家的一只即将分娩的母羊几天不吃不喝,常常卧在地上,脸上出现浮肿现象。周静霞凭着积累的知识和实践经验,断定母羊怀的是一个死胎,必须进行剖腹手术。她立即取出手术刀、止血钳等器械,在羊的腹部拉开了一个约30厘米的口子,麻利地取出了死胎,为母羊缝合了20多针。她怕伤口感染,每天为母羊进行换药、打点滴。经过三天的努力,把生命垂危的母羊从死亡线上挽救了过来。从此她救治病羊的故事在当地传了开来。她对羊只的精心护理,花的功夫远远超过了对孩子、对丈夫的关爱,特别是冬季产羔时期。天气寒冷,她就在暖棚里打火墙,整夜整夜的守护着,对不认羔羊的年轻母羊,用颜色打上记号,按时强制喂奶,对母羊奶水不足的她就用喂孩子的奶瓶装上牛奶,把羔羊抱在怀里耐心的喂养。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,她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,收入越来越高,目前有生产母羊200只,成了全团颇有名气的养殖专业户,她不公有经验,而且还爱心,这些年来,受她在钱、物方面的结对扶贫职工就有9户。
这就是周静霞,这就是一名普通的兵团儿女,她热爱这里的一山一水,一草一木,与所生存的喀因德沟结下了浓厚的感情,喀因德沟也敞开了博大的胸怀,容纳了这位勤劳、善良的女儿。
<< 上一篇:自治区劳动模范王玲